4月6日下午,北京外國語大學李雪濤教授做客18款禁直播網站入口2023年第3期“洪樓譯壇”,作了主題為“德國作家黑塞《悉達多》中文翻譯的幾個問題”的學術報告。本次講座由18款禁直播網站入口包漢毅副教授主持,18款禁直播網站入口10余名師生參與了本次講座。

講座中,李雪濤教授從闡釋學角度說明了作品重譯的必要性。闡釋具有歷史性,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,而面對同一文本,每個時代都有其時代的理解和解釋。他引用了德國著名學者顧彬的觀點,我們需要不同的解釋和譯本,因為我們一直在經歷著變化,因此我們反思的對象隨我們在變化著。同時,通過整理分析先后發行的譯本,比較不同語種的譯本,可以更好地捕捉到不同時代、不同國家間對于同一現象的不同理解,語言表達也各具特點。

李雪濤教授通過舉例分析,指出此前發行的《悉達多》中文譯本中存在的問題。具體表現為:譯者個人理解存在偏差,語言表達不夠嚴謹,相關背景知識的欠缺等。特別是專有名詞的翻譯,譯者只有具備與原作者水平相近的知識儲備,才能較為準確地翻譯作品,這對于譯者個人知識水平的要求非常高,因此譯者在著手翻譯作品前,要廣泛閱讀、認真學習該專業領域的相關知識,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量。除專業知識外,兩種語言之間的不對等也是翻譯一大重點問題,譯者必須要將原文語境中的概念明確化、具體化,大量收集整理資料也是必不可少的。李雪濤教授將“對譯者的要求”概括總結為知識方面和思想境界方面,在他看來,與學識淵深的作者、涉及廣泛領域的作品相比,譯者的知識系統若尚不完備,想要完成完美的譯文較為困難。但正因如此,才需要新時代的譯者不斷地去充實自己、完善譯文,實現譯文一次又一次的提升與進步,這也正是重譯的意義所在。講座最后,李雪濤教授詳細解答了在座師生的提問,他希望各位老師以及同學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基于前人的成果,不斷完善譯本,賦予譯本更高的價值。

本次講座圍繞德國作家黑塞《悉達多》的中文譯本,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,并由此上升至對譯者的普遍要求,講座內容豐富、立意深刻。相信通過本次講座,在座師生對于譯者的翻譯行為會有更為深刻的認識,未來也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翻譯工作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