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8日下午,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劉巖教授應邀做客18款禁直播網站入口2023年第3期“文淵論壇”,作了主題為“‘地方’的文學表征及其文化政治隱喻”的學術報告。本次講座由18款禁直播網站入口李保杰教授及杜新宇教授主持,來自校內的40余名師生共同參與了本次講座。

首先,劉巖教授解答了為什么要關注“地方”。她以濟南“八景”為例,指出人類活動賦予了天然景觀以人文因素,而地方文化又與獨特的自然條件相關,因此“地方”內涵豐富,影響甚廣。文化地理學中,與“地理(geography)”指向的自然景觀相比,“地方(place)”包容更廣,“空間(space)”與二者有所交疊,卻更強調身處其中的氛圍。向詞源學上以及西方哲學思想史上追溯,“地方”和“空間”概念亦不同。由此,把世界當成由“地方”組成的或“空間”組成的是不一樣的。歷史上看,地理大發現改變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的地理觀,海陸絲綢之路則改變了古代中國人的地理觀?!暗貓D”是與“地方”相關的另一概念,康熙時期的《坤輿全圖》標出了清晰的經緯線,為重新認識世界提供藍本,《皇輿全覽圖》則第一次以地圖形式呈現了中華民族的疆域??傮w而言,“地方”首先有自然條件,自然地理決定了發展起來的社會組織結構、經濟形態、文化樣態,最后影響理解世界的方式,進而在文學藝術等精神領域進行表達。
劉巖教授還具體介紹了70年代以來不同學者對“地方”所作的研究和定義。文化地理學著作突出了“地方”的三個主要特征:動態的文本、差異化的形態、人和地方的互動。將“地方”引入文學批評,劉巖教授列舉出中西方部分文學作品,闡釋地理有時與人物的命運同構一體,對人物的性格、行為、心理產生影響。文學的地理不能與真實的地理等同,文學想象中的地貌會發生變化,但研究時還可以包括深層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組織結構。文化政治隱喻方面,“地方”由作家建構,有不同的具體表征,起到情感和身份認同上的作用。人的社會活動會對“地方”產生影響,總體構成不同地域的地方文化,最后塑造文化認同。講座最后,劉巖教授提供了文學領域的文化地理學研究方向,提出不是所有地理相關的文本都能深入研究,地理因素還要結合時代、經濟等其他因素綜合考量。
討論環節,在座師生就文學批評中文化地理學理論的闡發、科幻小說中的純虛構空間批評、以及“地方”和“文本”的關系提出問題,劉巖教授進行了詳細解答。

本次講座生動豐富,旁征博引,涵蓋中西,從文化地理學中的“地方”概念到“地方”的文化政治隱喻進行了例證充足的闡釋,為“地方”的文學研究提供了視角和范式,為在座師生今后從文學地理學視角展開研究具有指導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