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我院張薔副教授在《中國翻譯》上發表了題為《“僑居地漢學家”莫朗的翻譯選擇》的論文?!吨袊g》是我國翻譯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刊物,是我校認定的CSSCI權威期刊。張薔副教授為該論文獨立作者。

該文以清末民初法國外交官喬治·蘇利耶·德·莫朗(George Soulié?de Morant,1878-1955)?為研究對象,聚焦于莫朗“僑居地漢學家”的身份,從其所處的“僑居地漢學”勃興的歷史背景出發,考察其翻譯生涯中“為何譯”、“譯什么”和“怎么譯”的問題。
作為被時代潮流裹挾的個體,譯者的翻譯選擇往往是社會歷史語境與個人經歷合力作用的結果。研究發現,僑居地漢學家是20世紀第一批抵達中國、感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西方人,他們在翻譯道路選擇、譯介內容的選材以及所采用的翻譯策略上都有別于法國本土漢學家,呈現出反傳統、通俗性、整體性和時代性的特點。從這個意義上看,他們打破了法國本土漢學家長期以來對中國文學研究的精英式壟斷,開啟了中國文學西傳的通俗化和現代化進程。該研究著眼于中國文學法譯史中的“邊緣譯者”,將翻譯微觀史與宏觀歷史文化語境相結合,為重審中法文學交流史提供了創新性的視角。
張薔現為18款禁直播網站入口副教授、碩士生導師,入選山東大學第七批“青年學者未來計劃”,主要從事戲劇翻譯、中法文學交流史和地理批評研究。該研究系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“中國戲劇典籍在法國的譯介與傳播研究(1900—2017)”的階段性研究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