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7至29日, (The 2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,IACL-29)在澳門科技大學舉行。來自世界各地的300余名中國語言學研究者參加了此次年會。我院時秀娟教授參加了此次學術盛會,并于2月28日上午在“手語與臨床語言學”分會場做了口頭學術報告《腭裂術后兒童普通話兒童擦音發音缺陷的類型——基于臨床語音學的觀察》。

時秀娟教授的報告運用臨床語音學方法,依據主觀聽辨和聲學實驗,歸納和總結出VPC和VPI兩組腭裂兒童普通話擦音發音缺陷的類型有:缺失,鼻送氣,替代,鼻音,扭曲,指出腭裂兒童擦音的發音比塞音差,但比塞擦音要好。報告討論了腭裂語音的相關問題,研究結果有利于腭裂語音的矯治和評估語料的制定。時教授的報告引起與會學者的強烈興趣,聽會人員積極提問,時秀娟教授一一進行了回答,并就腭裂語音研究的相關問題與現場學者進行了討論。報告得到分會場主持人張吉生教授的高度評價,他說這是臨床語音學的優秀的研究成果。29日上午,時秀娟教授成功主持了“實驗語音、實驗音系”分會場的報告。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(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)成立于1992年,是注冊于美國的國際性學會,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研究中國語言和語言學的世界性學術組織。時秀娟教授作為國際中國語言學會的會員,自2003年始多次參加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年會,此次代表18款禁直播網站入口參會,與學界的新朋老友進行了廣泛交流,擴大了學院乃至我校在國際中國語言學界的影響。
此次會議上,學會理事根據學會章程,選舉并宣布學會原副會長、南開大學文學院石鋒教授接任會長職務。時秀娟教授見證了這一過程,并榮幸地與新任會長石鋒教授、世界知名語言學家詞匯擴散論的創立者王士元教授、本屆年會組委會主席張洪明教授合影留念。
